李亮頤|報導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同志為題材,投映了 1987 解嚴後的保守年代下,兩位男主角青澀的愛戀故事。透過此次非公開的文大電影講座,有幸邀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導演柳廣輝與演員陳昊森、曾敬驊,呈現屏幕下不只是單純的腳本,而是導演學生時期刻苦銘心的初戀。
電影拍攝的初衷
曾致力於拍攝偶像劇的柳廣輝說:「因為都是拿製作單位寫好的劇本,根本沒有機會拍自已的故事。」近幾年同志意識抬頭,藉由拍攝這部電影,他終於能大聲說出自己的故事,將這苦澀又酸甜的初戀搬上大螢幕。
電影描述在嚴肅與保守的社會風氣下,喜歡同性是不接受且遭唾棄的,與現今已然開放接受的友善環境,形成強大反差,這也成為導演創作的動機之一。
拍攝的事前準備
曾敬驊提到第一次接觸同志愛情故事,為了將角色詮釋到最好,導演也安排演員去同志酒吧觀摩。另外,陳昊森表示因內心戲多,在這塊下了許多功夫。在指導方面,導演說,三十年前沒有網路媒體,只能用文字傳達情感,為了能讓演員們融入 1987 年的氛圍,在服裝及環境造景都很扎實精細,BB call 用計步器代替、訂做古著,相當用心。
盧廣仲所演唱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完美詮釋電影所要傳達的含意,其中有句歌 詞,「 覺 得 連 呼 吸 都 是 奢侈。」是導演特地寫的,對此導演感嘆的說,因為身處在同志接受度幾乎為零的環境,每一口氧氣、喘息空間都是得來不易的。
今昔態度的轉變
自古以來,同志屬於相對少數的族群,而同志議題能有現在的成就,是經過無數次的革命,無論是家庭還是大環境。對導演來說,比起過去,現在是奢侈的享受著大家一起努力爭取的甜美果實。
同性婚姻去年合法通過,但接受度並非如此開放,面對此項問題,柳廣輝提到「出櫃這件事情,每個人有不同的考量,有不同的家庭因素。你做了這個選擇,就會有相對的壓力要承擔。」
陳昊森則感慨 :「自我認定到敢站上街驕傲的披上彩虹旗,心境上轉折是複雜的。」從朋友到家人出櫃的過程是一趟很艱難的過程,但自我認同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柳廣輝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能讓社會對同志給予正面的看法。身為同志,你就是你,不用再感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