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瑋|報導
「人有無限的潛能,而教育的工作就是陪伴人發展無限可能,讓每一個人變得自主、有能量,並追尋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是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鄭同僚對「教育」兩字的理想。
回憶起進入大學前的志向,鄭同僚說,最初立志就讀文學類的科系,但因緣際會下,來到政大教育系,自此和教育結下緣分。
「我本來有想過轉學、轉系,但實際接觸教育系的課程後,領悟到人在受過教育後,可以有所改變,我認為這是很浪漫的事。」因為抱持著這個想法,鄭同僚打消轉學、轉系的念頭,繼續投入教育領域的研究。
決定推動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在臺灣逐年盛行,在政大教育系任教之餘,身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的鄭同僚,是當代臺灣實驗教育之重要推動者。
「在傳統教育體制下,孩子猶如被當成容器,學校則被視為標準化的工廠,無論是課程進度、考試或作息時間,都被訂得死死的。老師主導孩子們的學習型態、興趣及意願,若以填鴨的方式向孩子灌輸知識,不僅無法將所有知識一次交給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也可能失去主動性,將他們限制於框架中。」因為看到傳統教育的困境,加上自己同樣成長於這樣的環境,讓鄭同僚想要積極推動實驗教育。
另一方面,面對數位科技及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他認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未來可能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若只用原有的僵化教學模式來教導孩子,他們便無法適應大環境的快速變化。
鄭同僚希望藉由實驗教育來尋找不同的可能,期盼孩子透過創新、多元、自主及開放的教學模式和環境,培養更良好的適應力。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前,若以私人形式辦理實驗教育機構,相對不容易。他以「臺北市同心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為例,身為創辦人,他回想起在創立前,一些家長為了尋找良好的華德福教育課程,須時常奔波外縣市。
之後這些家長尋求鄭同僚協助,希望在臺北市擁有一間相關學校,鄭同僚在收到請求後,便爽快答應,並開辦學校。
「任何新類型、用心的教育,都比傳統教育好。」他堅定地說。家長若希望孩子進入實驗學校就讀,他建議家長們在做選擇前,須先考量孩子性格及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否符合孩子需求;在入學前充分了解師資背景並參與招生說明會,都相當重要。另外,實驗教育雖不斷地創新,但也充滿不確定性,家長必須確認自身能否接受不確定性的存在。
為教育奉獻終不悔
為澎湖人,鄭同僚也長年關懷鄉村教育發展。近年來,在少子化及鄉村人口外流趨勢下,小規模學校的比例明顯上升。「有些小校僅有個位數的學生,甚至一個班級中只有一個學生,老師人數高於學生人數。然而在經營上,政府卻採用大校的經營方式對待小校,那很有可能導致小校走向自然消滅的道路。」
觀察到這個現象的鄭同僚,希望為此做出改變,在2015年擔任偏鄉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時,他開始提倡「混齡教學」。
混齡教學也是實驗教育的一種方式,將不同年齡的學生融入於同一個班級,讓彼此有機會相互學習與合作。鄭同僚覺得,透過混齡教學,不僅能為小校學生增添學習樂趣和成效,也能妥善運用教師人力,有效應對小校的存亡危機。
「只要這個社會需要我,有人來找我,我就會去協助他。透過教育,可以去改變人的一生,對我來說是很有力量的事。」造福他人的同時,也是造福自己,鄭同僚將秉持著這個精神,繼續為教育奉獻,開創更多可能。
小辭典/
實驗教育三法為:《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及《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小檔案/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行政系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行政系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學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