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期】「核」食安心? 鄧人毓:需有完整標示

「核」食安心? 鄧人毓:需有完整標示

 

黃涵亞/報導】「有問題的食品歐美都沒有進口,為什麼要進口到台灣。」職業婦女黃詠渝憤怒地表示,在選前反核四,卻選舉後開放輻射食品,根本未考慮人民安危。  

 

美國在食品的管制上,仍嚴格限制日本14個縣的特定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含千葉縣、福島縣、群馬縣等,其中就有三個縣市是政府準備在初期就開放進口。  

 

福島核災後,科學家持續追蹤調查,鄰近海域捕獲的魚類體內測到放射性銫元素輻射水平不比在事故發生後的數月內低,甚至2012年8月福島海岸曾有漁獲被測出「含25,000 貝克勒爾銫-137(每公斤魚重)」此為核災後測到放射性劑量最高的一次,超過政府安全限度的250倍。  

 

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鄧人毓認為,若逼不得已要進口,需有完整的標示及分類規劃,讓民眾能有真正「知」的權利,也能對相關輻射進口品有詳細的說明,將各方面的優缺做完善的介紹。  

 

菜商潘俊池坦言,如政府真的開放也不進貨,因食品有風險,價格上如比台灣地區還便宜,客人購買時心裡也會害怕並且會詢問產地。水果商萬律呈則表示,日本進口的水果價錢都會偏高,對於本土產業的衝擊不大,而且在購買上普遍以低價錢、品質中等,以優先為選擇考量。

 

 

民眾仍認為日本核災食品,食用上有疑慮(圖為示意圖)記者黃涵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