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期】無業領基本收入? UBI提新思維

無業領基本收入? UBI提新思維

 

【倪上筑/報導】「無條件基本收入(全名: 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UBI)」成近年熱議的社會新思維,瑞士UBI公投發起人Enno Schmidt認為,因台灣薪資日益減少,可能是最先需認識此觀念的地方,並指出「過去藉由工作獲取收入的概念,未來不復存在。」

 

「無條件基本收入」意旨由政府不分階級、貧富,定期給予公民等額的基本收入,使全民皆享有維持基本生活的保障。在高度機械、自動化的社會,UBI被視為高失業、低消費等社會經濟問題的最佳解藥,其討論的不只生存的基本人權,更是目前解決貧富差距擴大,造成階級固化現象的較佳方案。

 


Tyler Prochazka認為,「無條件基本收入」就是促使消費的基礎。【記者鄭亦珈攝】

 

華裔「無條件基本收入」台灣推廣者徐萍表示,高科技社會帶給人類的應是更舒適的生活品質,而非糟糕的生存競爭。她說:「我們需學會跟自然、科技共處,而錢已經不是答案,大家需要跳脫舊框架,讓人自由並主動地選工作,而非為求生存的一味賣命。」

 

曾就讀文大廣告系,後於美國擔任鋼琴家的徐萍,在人生跌至谷底、期盼政府拋下救援繩的時期,深刻感受「社會安全網」的重要。她說:「有段時間我只能睡在車上,無家可歸。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並沒有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受到妥善照顧,因為會有人去玩那個補助的遊戲規則。」

 

Enno Schmidt說明,「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全球正在進行的新概念,「它將成為最佳的社會安全網;未來幫助人民的,不再是過去充滿漏洞的社會福利制度」,並認為此思維能使社會趨向穩定。

 

針對未來實施經費要從「調整課稅」所引起的爭論,「無條件基本收入」台灣行動家Tyler Prochazka回應,當科技取代工作機會,民眾失去消費能力,進而使貿易市場消失時,會發現過去消費刺激經濟發展的理論不再適用,並相信企業家亦不樂見此發展。

 

美國、加拿大、荷蘭、芬蘭等地區,對「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討論與實質測驗皆已有一定發展,而台灣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徐萍表示,「無條件基本收入」在推廣時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華人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他們認為有付出才能有收穫,但未來連工作都被取代,怎麼付出?」期盼大眾了概念,並於未來共同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