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宿舍群 創新傳承與保存
【劉芯衣、林瑩瑄、鄭曉鴻、曾稚婷、羅敏慈/報導】位在陽明山山仔后地區的美軍宿舍群為1950年代韓戰爆發時,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提供來臺駐防的美國軍眷使用而興建的宿舍,為目前全臺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美軍宿舍群。近年來經企業改建,逐漸成為觀光景點後,是否為當地環境與居民帶來影響?
於陽明山現有全臺最大美軍宿舍群,但目前仍有多處房屋荒廢閒置。 羅敏慈攝
老房子文化運動
臺北市文化局為強化北市老房子保存活化及再利用,並強化其修繕效率,於102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由臺北市文化局擔任媒合角色,透過公開招標評選,將各公家機關提供閒置的文化資產,媒合民間單位修復再利用,盼藉由民間單位創新的思維,為臺北市的文化資產注入新生命。
臺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股長蔡佩欣表示,北市現有429處文化資產,包含聚落、古蹟建築、文化景觀等。許多文化資產屬公家單位,如國產署、經濟部等,但無相關專業和人力營運跟修復,她說:「文化局是文資主管單位,我們想當媒合平台,將民間創意引進公有文資內。」
她表示,臺北市為全臺第一個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的縣市,剛推出時未遇到太大的困難,但105年公告地價調漲後,使參與「老房子文化運動」的民間經營團隊除修繕費用外,還須負擔房地稅及租金,她說:「當時陽明山美軍宿舍群適用最高地價稅率,造成參與人數下降。」
去年文化部採納文化局建議,將文化資產保存法(簡稱文資法)修法,臺北市文化局也順勢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2.0」,讓原投入修繕的經費可減免租金,且鬆綁原本規範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只限文創事業,鼓勵多元化發展。
蔡佩欣表示,做文資不容易,修繕皆須依文資法規定,修復計畫也需經計算單位核准,並找文資專業背景的專家做評審,她說:「所以修改規定後有更多民間團體願意投入『老房子文化運動』。」
蔡佩欣提到「老房子文化運動」讓11處原本荒廢的公有文化資產重生,包括陽明山美軍俱樂部、一號糧倉等,而有10處正在整修、籌備中。她指出,美軍宿舍是成功的案例,但對周邊居民造成的停車問題尚需解決。
她說:「我們有考慮將附近的停機坪改成停車場,但還要繼續規劃和討論。」她認為,文化景觀應訂定整體保存計畫,包含區域內部、交通問題等,並提到現今已開放幾處於山上的公有文化資產標的,會以陽明山美軍宿舍為例,盡量不讓同樣問題再發生。
提到對「老房子文化運動」的期待,蔡佩欣說目前許多業者都以餐廳為主,她希望未來老房子能有更多不同的經營方向,例如朝旅宿業、精品店發展,讓老房子被注入更多新面向。
此外,文大建築系也設立「陽明山美軍宿舍改建」展覽,文大建築系學生馬令芩表示,透過此次改建設計了解臺北市政府推動的「老房子文化運動」,並探討更多老屋的改造方式,不只是外部修整、重新上漆而已,透過改建可以了解機能、結構面,從不同角度切入,使原本可能已荒廢的老房子有新功能。
學生將新元素注入於老屋中。 王雪荃攝
重整更新
對老舊殘破、荒廢閒置的舊屋換新,「都市更新」在促進公共利益和土地開發的概念中皆勢在必行。然而這些老舊建築物同時具歷史及文化意義,如何維護這些文化景觀、建築,又能活用並傳承歷史,受到民眾和古蹟保護團體的重視。
建築師劉佳穎表示,不論重建或整建都需考量當地生態及環境因素,在初步規劃的過程中須經多項環境評估和審查,且因美軍宿舍群位處山區,在各項環評中皆不能疏漏。
美軍宿舍群在2009年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登錄為文化景觀地。然而過去企業想高價購買美軍宿舍群的土地權,再改建成民宿、餐廳等作觀光用途,但受北市陽明山古蹟聚落生態護育聯盟及當地居民強烈反彈。
「開發多少都會(對文化景觀)帶來破壞。」當地居民何世豪說,若以商業利益為主改建這些有歷史背景的建築,勢必對這些文化資產的維護和保存造成影響,同時也對周邊地區交通狀況和水電供給帶來巨大負擔。
劉佳穎解釋道,政府或民間團體對這些文化景觀或歷史建築改建及整建,其實並非都是壞事,有許多荒廢多年的建築及景觀能翻新、重現過去樣貌,讓現今人們重見當年風華,是相當有意義的,這才是致力維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初衷。
美軍宿舍改建
陽明山近文大後方的昔日美軍宿舍群,在企業投資改裝為餐廳後,改變過去如廢墟的老舊房屋群。陽明里長黃裕倉說:「改裝成餐廳後,對社區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改裝後房屋外觀和內部變得很漂亮;壞的部分則是餐廳帶來消費者造成交通混亂。」
業者進駐美軍宿舍群將老舊宿舍改建成餐廳吸引假日顧客,成為觀光景點。羅敏慈攝
提到企業尚未進入該社區投資發展餐廳時,社區居民們擔憂美軍宿舍群的土地會遭變賣。居住於陽明里多年的楊姓住戶表示,當初一度擔心此地會興建高樓大廈,因為興建大樓後將帶來更多住戶,到時恐對陽明山區域的用水及交通帶來更大負擔。
面對居民擔憂美軍宿舍群恐會興建成大樓,黃裕倉說:「此區都是禁建區和保護區,所以無法改建。並不像文大能夠蓋那麼大,是因為土地變更為教育用地,否則也是無法興建的。」
美軍宿舍群變身為餐廳後,消費族群究竟能否對社區帶來更多商機,楊姓住戶提到,美軍宿舍群帶來的消費族群皆屬較高檔的客群,對其他商家的影響其實不大,而文大附近光華路美食街主要的消費群眾還是以學生為主。
黃裕倉說:「美軍宿舍群的餐廳其實並不貴,價格落在100元至200元附近,吸引的客群並非都是高檔客群,只是吸引的人潮還是有限,因為停車位較少。」缺乏停車位亦為影響觀光人潮多寡的因素之一。
利用美軍宿舍原有特色,在改建時保持既有風貌,康迎鼎總經理張敏裕認為,房屋最好的保養即為「有人住」。文大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教授邱世仁提到,目前美軍宿舍已編列為歷史建築,由臺北市文化局列管,若無商家進駐,其實並不允許其作任何開發行為。
將廢墟打造為餐廳,店家接手後發現許多地方不堪使用,因美軍宿舍群以木頭建造,京之最經理林彥融指出,陽明山的氣候對木頭保存不利,走在老舊木地板上反而會陷下去,並將破舊的天花板撤換,避免蛀蟲侵入,這也使原始天花板的木頭結構展露無遺,提高視覺享受。
並將木窗改換為大片落地窗,讓用餐者感受原有風景,更保留美國人喜歡的陽光屋,雖對餐廳的環境需求可能不盡相符,夏天炎熱冬天寒冷都會影響顧客感受,但觀望外頭風景也是美軍宿舍的特色之一。
環境保育
陽明山古蹟聚落生態護育聯盟(簡稱陽古聯盟)積極保育美軍宿舍群,透過志工與社會大眾的力量,在環境開發的同時做到監督環境保育的工作。不僅讓這片充滿歷史的土地再次復甦,也盡量平衡商業與自然。
志工於老屋庭院中栽種草藥植物。 取自陽古聯盟網頁
陽古聯盟積極投入於老樹鑑定、美眷古蹟申請、推動區域導覽制度等保育工作,其中也包含美軍宿舍群。
提及現有許多餐廳進駐,對生態保育的影響為何,陽古聯盟監事陳維信表示,餐廳進駐代表人潮與使用程度提高,美軍宿舍群為低能源消耗建築,從設計之初,便可看出對環境的共生態度,然而在無相關配套政策與硬體支持的情況下,必然會使周遭生態產生變化。
「餐廳用餐的人若都是開車上山,那廢氣的排放量必然增加。」陳維信說,大量的車流增加環境危險性與噪音指數,間接改變野生動物的活動空間和習慣,而空氣中增加更多塵埃與有毒物質,也會傷害該區域動植物的健康。
在顧及商業利益的同時,是否有辦法在此區達到生態平衡,須嚴格檢視該區域餐飲或其他商業經營的內容,在製作過程時是否符合環保規定,場域的使用須限量或限時,減少對鄰近自然生態的影響。
陳維信說:「尤其山仔后屬陽明山生態廊道的交叉路口,許多生物相當依賴此區域。」他更補充,應多鼓勵文創及教育等產業使用,減少實際的水與空氣汙染。
提及廢物排放的問題,因美軍宿舍群為低度使用的住宅區,有些房子甚至具備綠建築特徵,包含雨水導引成水溝。而商業店家的進駐,對區域的使用與負載量必然倍增。
陳維信表示,附近居民須面對大量停車位被占據,而店家在餐飲廢水排出,並無看見適當的污水處理機制。他說:「這樣的狀態只會堆疊更多環境保育的問題。」
針對美軍宿舍群是否適合改建為商業用區域,陳維信認為,只要不去破壞當地自然生態、合理與合適的商業發展,其實都對這片土地有助益。
而美軍宿舍所屬的山仔后區域,當前的開發狀況已是超限利用。他說:「應該要配合限量及限時的準則管理,期望能保存和維護美軍眷舍的文化景觀。」
陽古聯盟透過培訓導覽員、舉辦導覽活動,盼增加社會大眾對美軍宿舍群的認識與支持。同時也與其他環境保存的團體和夥伴合作,相互支持,了解和分享不同團體關心的事務。
交通問題
美軍宿舍群變身為餐廳後,吸引不少觀光客慕名而來,卻也帶來許多交通問題。陽明里長黃裕倉表示,假日的交通問題較嚴重,雖通行證能管制仰德大道的車流量,但還有別條路可抵達陽明山,因此陽明山上的交通問題已不僅止於仰德大道。
觀光客也可改走其他路線到陽明山。黃裕倉說:「可以從坪頂、下東勢路、天母行義路或金山到達陽明山。」這也是為何仰德大道在假日實施交通管制,但陽明山的交通問題仍混亂的因素之一。
對仰德大道通行證的發放問題,過往許多新聞媒體報導通行證遭濫發。對此,楊姓住戶反駁,申請通行證並非新聞報導的如此容易,有時家中嫁出去的女兒若想多申請一張通行證都很困難。每張通行證發放皆需領取人親自簽名負責,且每戶發放的張數是依家中車牌號碼登記發放,並非家中人口越多就可申請越多張。
對於仰德大道通行證的發放規定與資格,黃裕倉說:「要有戶籍及車籍皆設在這邊才會發放。」然而臨時通行證的發放,黃裕倉表示,對臨時通行證的把關嚴格,並限單次使用,否則會造成交通壅塞。若學生家長從外地協助學生載運行李也可申請臨時通行證。
楊姓住戶提到,每張臨時通行證上都有流水編號,萬一使用該通行證的車輛發生違規事件,也可透過流水編號追查該通行證是由誰領取。黃裕倉補充,若警察憑文大學生證放行車輛通過,則不屬於管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