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期】日式舊建築再造 賦予老屋新生命

日式舊建築再造 賦予老屋新生命

 

金錦町中間庭園再利用情形,保留大部分日式舊建築的概念   林熙磊攝

 

【林熙磊/報導】日式舊建築改建後的「金錦町」以甜點伴手禮店的再利用方式,將日式味道留存於建物內,結合歷史文化與文創,使老屋以嶄新的面貌與民眾相見。

 

 位於金華街84、86號的舊日本宿舍群,在歲月洗禮下受損嚴重,終在103年由文化局與樂陞科技公司攜手合作,以盡量使用原建材為原則進行修復。

 

 臺北市現有450處文化資產,針對這些文化資產的保存與修復,需要大量的財源與人力,由於公部門的經費有限,盼對這些文化資產有想法、有資源的民間公司能投入修復計畫中,由文化局擔任產權單位與民間之間的橋樑,促成這些老屋的修繕、再利用以及往後的經營管理等,此為老房子文化運動的主要概念。臺北市文化局股長蔡佩欣表示,文化局擔任的是類似仲介的角色。

 

 蔡佩欣補充,臺灣銀行、臺鐵、國產署等產權單位,釋出需要被修復的文化資產後,由文化局上網招標,邀請文資委員或空間規劃具經驗的委員,審核投標廠商的修繕再利用計畫與後續的營運計畫,選出最適合本棟建物的廠商,並完成簽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等級的文化資產有不同之修復標準。以此為例,金錦町為歷史建築,修復標準較古蹟有彈性,經史料考證並由具修復歷史建物經驗的建築師操刀,才得以進行修復作業,盼以保留歷史文物的元素為基準,加以現代建築巧思,使老屋再利用同時,能延續它獨特的味道。

 

 歷史建物的修繕最基本原則是「可逆性」,新的建物須能在之後回復成原始樣貌且不能破壞原建物主結構,「歷史建築錦町日式宿舍群-金華街84及86號」細部修繕計畫書中提及,主要的修復目標共分成建築保存與新機能並存、永續經營、世代轉譯三部分。主要修復工程包括增加屋瓦的耐震性,由於日本黑瓦不抗震,故在牆板中設置剪力牆,以增加耐震性。在屋面板與防水層中,因腐朽蟲蛀嚴重將整面抽換並以新式的防水工法重新施工,維持結構穩定性。針對室內地板局部損壞、中庭地板嚴重崩塌的情形,將依循主體木建築的設計,修補破損後保留。門窗部分將依現況保存,重新裝修過於殘破的部分。

 

 除硬體修復計畫外,整體再利用的目標也很重要。里長、里民、產權單位、都有不同的意見,但由於建築物本身的限制與當初設計目的,某些用途可能無法被滿足,例如純粹當作里民的活動中心使用等,都是需要經評估與討論,凝聚共識後方能決定。

 

 金錦町歷經將近五年的修復,終於在二月20日以日系甜點伴手禮店的樣貌與民眾見面。金錦町業務開發經理李育豪表示,此建物是法定歷史建築,故重新翻修方式均經設計,邀請曾修復臺南林百貨、安平樹屋的老師劉國滄操刀,將許多原來日式宿舍元素完整保留,店門口步道是用屋頂原本破碎的瓦片重新鋪設而成,店外的植栽也是原先種植的龍眼樹與蒲葵。各種設計巧思,使修繕時都能盡可能保有原來樣貌。

 

 李育豪補充,店內設有展示空間,主要展示修復過程與相關史料,並設有金錦町建築模型,民眾可透過展區介紹,瞭解修繕情形,並對這棟日式建築有更深的共鳴。

 

 老房子文化運動如今已到2.0的階段,蔡佩欣提到,再利用的方式可朝向多元發展,並不一定要朝文創、餐廳的制式模式營運,也可參考國外設計成旅館等。盼能透過民間的創意巧思,使在歷史洪流中漸被埋沒的老屋,以嶄新的樣貌,展露出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