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8期】舞臺結合社會現象 藝術詮釋歷史

靈戲·九歌

 

舞臺結合社會現象 藝術詮釋歷史

 

 

「靈戲˙九歌」演員於大義館排演,用動作與表情展現祭祀橋段。【 馮寶儀/攝】

 

 

【馮寶儀/報導】 文大藝術學院展將於本月13至15日演出「靈戲˙九歌」,由國劇系師生攜手領軍合作,共同改編屈原《楚辭》的〈九歌〉,以歷史作品為基礎,打造非典型鏡框式舞臺。

 

 

 採〈九歌〉中祭天神、祭地祇及祭人鬼三類型主題,改編六個章節故事。結合多媒體影像及裝置藝術,突破舊式觀念與型態,盼打造與以往不同的藝術舞台,帶給觀眾難忘體驗。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行編導發揮,主題結合當代社會現象,戲曲身段中帶有當代藝術元素。擔任演員及助理導演的王湘慈說:「我們會尋找一些資料及書籍,把文言文的文意,提取來創作表演,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東西。」

 

 

 「靈戲˙九歌」採用「肢體劇場」形式來呈現,沒有設計太多對白,全以演員的肢體語言,傳達戲劇情感。飾演「東皇太一」的楊玉盛表示:「情緒表達要非常的強烈,比較多是靠身體能量來傳達我們想要的東西,變成一個很難的是你必須要想清楚每一個點在做的是什麼。」

 

 

 文大國劇系主任劉慧芬表示,本次院展會開放給全系學生試鏡。應屆畢業生、部分老師及畢業學長姐會回來參加演出。

 

 

 劉慧芬說:「跟以往不太一樣的是這次我們沒有去外面找已經成名的系友回來,我們把這個機會保留給學生。」她期盼藉此次大型演出,能使學生感受專業劇場的環境。

 

 

 透過舞臺使演員多面向思考,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眾也可在欣賞作品過程中,找到裡面的細節與現代生活的巧妙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