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凱|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月中旬公布BNT疫苗優先給12至17歲學生接種,後續才開放給18至22歲民眾預約,而落在此年齡區間的族群正是大學生。適逢各大學開放實體授課,校園擠滿人潮,師生是否均已接種疫苗備受關注。
文大教務長方元沂指出,針對疫苗普及率,原先向教育部提出是否應比照高中職,讓大學教職員優先施打疫苗,但教育部表示各大專院校可利用滾動式修正及遠距授課方式,才因此未列在前波施打對象中。
尚未施打疫苗的文大政治系教授楊中立表示,多數的教授年齡都在60歲以下,「身邊很多教授、同事都沒辦法打,加上我的健康狀況正在調養,所以(我)還沒有施打。」如何看待指揮中心政策,楊中立補充說:「雖然能夠理解政府,讓大學教授晚點打疫苗,因為大學可以實施遠距教學,可是遠距教學是最不樂見的方式,像是分流授課方式,教授、學生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會下降許多。
除了是否施打疫苗,文大採「分流授課」方式也成為備受討論的議題。
文大體育系教授沈柏蒼教授認為,不論實體或遠距教學,都很考驗學生自主性學習,像是體育課程,可以用線上互動或練習影片搭配居家運動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對於目前臺灣的疫情,沈柏蒼樂觀看待,期盼疫苗盡快補足並提高施打對象至七成,同時也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平時多加注意身體健康與衛生安全。
遠距實體分不清
文大不少學生紛紛表示分流授課的方式確實帶來困擾。文大勞動系學生劉芷伶說:「對通勤的人很不方便呀,有時候要一邊線上聽課,還要一邊搭公車,因為下一堂是實體授課。」文大財經系學生謝雨璇認為,分流授課影響最大的是要隨時注意學校與教授的安排,各周、每堂課是以何種方式上課,都要牢記清楚,才不會搞混導致沒點到名。
方元沂說:「目前的措施考量到學生受教權和疫情發展之兩大因素,才以教室內人數80人為遠距授課標準,採取分流授課的方式。針對教職員提出硬體影響授課的部分,資訊處有課程和設備供教授學習;而希望學生能多加利用校園公共場域,如圖書館、原班教室等,改善分流授課造成的不便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