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棄口罩隨處可見 疫情時期消耗 1300 億片口罩 讓環境亮起紅燈
【陳貞諺 黃鈺晴 |報導】
在疫情蔓延下,口罩成為日常生活必備品,但也造成許多亂象。在路上總是會看到遺落的口罩,或是在垃圾堆中隱藏著數個口罩,臺北市議員郭昭巖憂心地說:「根據美國化學學會調查,去年全球口罩消耗量為 1300 億片」,如此龐大的消耗量,不但產生對於環保的疑慮,也讓環境亮起紅燈。
疫情下口罩消耗量
2020 年上旬綠色和平統計,口罩的消耗量能產生 5500 噸的一般垃圾,等於是 1100 輛垃圾車。臺北市一天的垃圾量為 2125 噸,其中紙類和塑膠為居多,臺北市木柵焚化廠組長蔡永德表示,這幾年的垃圾量差異性不大,平均為 2100 噸,大約是一輛垃圾車載三噸到四噸 ,共 500 輛車。
蔡永德提到並未因醫療廢棄物跟口罩垃圾量暴增,他說:「口罩對我們來說是幾乎看不到 , 就像丟在家裡垃圾桶 ,跟家裡垃圾比起來很少,所以我們認為並沒有特別的多。」
擔憂後續回收處理
使用過的口罩分類為「無法回收」的一般廢棄物與醫療廢棄物,後續的處理方式皆為焚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護理師呂沛穎說:「醫療用品回收流程的部分,通常是穿脫完後統一丟入感染性的垃圾桶中,由醫院統一處理焚化。」因口罩和一般垃圾混在一起,最擔心的是焚燒後會有污染的問題。
當垃圾車進入木柵焚化廠時,首先會有輻射偵測儀檢驗是否合格,一旦超過數值就會有警報,而不得進廠,而蔡永德也解釋:「因為口罩沒有含氯跟硫,燃燒並不會有汙染的問題。」
口罩的由五個材料所組成,第一層是 pp(聚丙烯)、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第二層是熔噴布、pp(聚丙烯),第三層是 pp( 聚丙烯 ),耳帶以 pu(聚氨酯),最後的鼻樑線分別有塑膠或鋁線。
盼自動化分類口罩
如此多種材料構成,最好的回收方式是能個別分類,台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世中說:「像是寶特瓶,瓶子是一個,透瓶紙帶印刷是一個,瓶蓋又是一個,必須分開之後才能回收。」因現在多仰賴人工處理,像是民間團體慈濟環保回收站,但相對來說成本較高,陳世中希望未來能自動化分類,便可完善的回收處理。
在疫情蔓延下,口罩成為日常生活必備品,但也造成許多亂象。在路上總是會看到遺落的口罩,或是在垃圾堆中隱藏著數個口罩,臺北市議員郭昭巖憂心地說:「根據美國化學學會調查,去年全球口罩消耗量為 1300 億片」,如此龐大的消耗量,不但產生對於環保的疑慮,也讓環境亮起紅燈。
疫情下口罩消耗量
2020 年上旬綠色和平統計,口罩的消耗量能產生 5500 噸的一般垃圾,等於是 1100 輛垃圾車。臺北市一天的垃圾量為 2125 噸,其中紙類和塑膠為居多,臺北市木柵焚化廠組長蔡永德表示,這幾年的垃圾量差異性不大,平均為 2100 噸,大約是一輛垃圾車載三噸到四噸 ,共 500 輛車。
蔡永德提到並未因醫療廢棄物跟口罩垃圾量暴增,他說:「口罩對我們來說是幾乎看不到 , 就像丟在家裡垃圾桶 ,跟家裡垃圾比起來很少,所以我們認為並沒有特別的多。」
擔憂後續回收處理
使用過的口罩分類為「無法回收」的一般廢棄物與醫療廢棄物,後續的處理方式皆為焚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護理師呂沛穎說:「醫療用品回收流程的部分,通常是穿脫完後統一丟入感染性的垃圾桶中,由醫院統一處理焚化。」因口罩和一般垃圾混在一起,最擔心的是焚燒後會有污染的問題。
當垃圾車進入木柵焚化廠時,首先會有輻射偵測儀檢驗是否合格,一旦超過數值就會有警報,而不得進廠,而蔡永德也解釋:「因為口罩沒有含氯跟硫,燃燒並不會有汙染的問題。」
口罩的由五個材料所組成,第一層是 pp(聚丙烯)、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第二層是熔噴布、pp(聚丙烯),第三層是 pp( 聚丙烯 ),耳帶以 pu(聚氨酯),最後的鼻樑線分別有塑膠或鋁線。
盼自動化分類口罩
如此多種材料構成,最好的回收方式是能個別分類,台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世中說:「像是寶特瓶,瓶子是一個,透瓶紙帶印刷是一個,瓶蓋又是一個,必須分開之後才能回收。」因現在多仰賴人工處理,像是民間團體慈濟環保回收站,但相對來說成本較高,陳世中希望未來能自動化分類,便可完善的回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