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div class="head">
<div class="mlogo">
<h1>
<a href="/?Lang=zh-tw" title="中國文化大學">
<img src="/var/file/318/1318/img/302856966.png" alt="中國文化大學">
</a>
<span class="CTitle">文化一周</span>
<span class="Etitle">Culture Journal</span>


</h1>
</div>
<div class="hdsearch">
<a aria-expanded="false" class="btn btn-primary navbar-toggle1 sch-toggle" data-toggle="collapse"
href="#headsearch" role="button"><span>Search</span></a>
<div class="collapse" id="headsearch"></div>
</div>

<div class="mycollapse">

<button class="navbar-toggle" data-target=".nav-toggle" data-toggle="collapse" type="button">
<span class="glyphicons show_lines">Menu</span>
</button>
<div class="navbar-collapse collapse nav-toggle" id="collapseExample2">

<div class="topnav">

</div>

<div class="mainmenu">

</div>

</div>
</div>
</div>
<div id="banner"></div>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hajaxOpenUrl("/app/index.php?Action=mobileloadmod&Type=mobilesch&Nbr=0", '#headsearch');
$.hajaxOpenUrl("/app/index.php?Action=mobileloadmod&Type=mobile_sz_mstr&Nbr=5", '#banner');
$(".hdsearch .sch-toggle").click(function(){
$(this).toggleClass("open");
});
});
</script>

【1265期】林逸軒 九年刺出冠軍 「有故事的刺青才有味道」

林逸軒 九年刺出冠軍 「有故事的刺青才有味道 」

 

【陶亮佑/報導】「我從臺灣來,我來自臺灣!」林逸軒在國際刺青比賽中高呼。  

 

今年,在印尼雅加達刺青比賽中,林逸軒擊敗來自世界各地的刺青師,榮獲彩色大圖組冠軍。  刺青店在基隆比比皆是,林逸軒是最年輕、開店資歷最淺,卻也是第一個榮獲國際冠軍的刺青師。  

 

曾做過鐵工、油漆工、修車工等,但每個工作最後都因為「懶」而選擇放棄。直到加入陣頭,看到朋友身上被刺壞的刺青,沒有任何刺青師能夠修補,想一想決定跳下來自己做。

 

一直都有陸陸續續接觸刺青,最後在25歲下定決心投入其中。他坦言,一直以來都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來,連出國比賽也沒讓家人知道,是得名後,家人才從臉書上得知。他笑說:「做什麼事都沒在想的,若走不下去,就重新嘛!」。  

 

■林逸軒透過不斷地參加比賽與參展,增加歷練及學習機會。  記者文潔琳攝

 

 

在學刺青的過程中,有很多小細節都非常具挑戰性,從畫圖、構圖,甚至到上色的部分,師傅教學都用提點的方式,而沒有基礎的他都要花很多時間去摸索。不論顏色的深淺、漸層或綿密度等,一度讓沒有美術背景的林逸軒有放棄的念頭。「學刺青的過程,你要一樣一樣去了解,去突破,去了解,再突破。」他說。  

 

在25歲成為學徒,34歲站上國際比賽,投入刺青藝術近十年的時間,林逸軒說:「就憑著自己的興趣下去做。」三年的苦學,六年的琢磨,經營一間店,入不敷出,沒收入只能苦撐,讓他一度想放棄,但這些放棄的想法,總在最後,「一股莫名的感覺,覺得還是算了,再試試。真沒想到,一出國拼了個獎牌回來。」他說。

 

用心耐心慢慢做  

 

「很幸運遇到我師父林詠墨。」他說。因為朋友介紹讓林詠墨刺青的機會下,詢問他是否有在收徒弟,因此而結緣,跟著他一步一步從頭學。從學徒時期開始,從不遲到的林逸軒最後悟出了道理——唯有用心、耐心慢慢做。  

 

談刺青行業,他認為要多比賽,多看看別人如何做,並且多問多學。在台灣比了無數的比賽,都沒有得名,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步一腳印,累積經驗,得名與否都是其次。  

 

■林逸軒認為,唯有用心、耐心慢慢做,才能造就成功。 記者文潔琳攝
 

 

 

曾經為一位客人刺兩隻熊貓,最後才知道,刺的是客人的孩子,因為被別人冠上莫須有的罪名,而在法院自殺的故事。「一個刺青,有故事才會觸動人,而不是亂刺。」林逸軒說。

 

以日式傳統走出自我風格的林逸軒表示,刺青師照理是應該每個圖像都會刺,但他認為,全方位的學習不如定點鑽研。他的參賽作品均以故事為主軸,如日本張順破水門等,即將前往泰國比賽的作品,則以風神及雷神為主題。  首次參與國際級比賽後,林逸軒倒不認為國外與台灣的刺青有什麼差別,但他覺得,刺青師的風格決定一切。他說:「就像歐美很多刺青師,寫實或3D刺青技術很強,而台灣東方或傳統的刺青藝術也很強,就是風格不同。」

 

對於刺青的產業,林逸軒認為,是一個「永久的產業」,而且接受刺青的年齡層越來越年輕,他說:「越來越少見空白皮膚的人。」  他也強調,刺青前要三思,很多年輕人不考慮清楚亂刺的人很多,如刺朋友名字、刺男女朋友名字、或著喝醉酒跑來刺青等情形。此外,也應慎選刺青師,他碰過有朋友要刺梵文,卻被不肖刺青師把往生者的經文刺在身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