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div class="head">
<div class="mlogo">
<h1>
<a href="/?Lang=zh-tw" title="中國文化大學">
<img src="/var/file/318/1318/img/302856966.png" alt="中國文化大學">
</a>
<span class="CTitle">文化一周</span>
<span class="Etitle">Culture Journal</span>


</h1>
</div>
<div class="hdsearch">
<a aria-expanded="false" class="btn btn-primary navbar-toggle1 sch-toggle" data-toggle="collapse"
href="#headsearch" role="button"><span>Search</span></a>
<div class="collapse" id="headsearch"></div>
</div>

<div class="mycollapse">

<button class="navbar-toggle" data-target=".nav-toggle" data-toggle="collapse" type="button">
<span class="glyphicons show_lines">Menu</span>
</button>
<div class="navbar-collapse collapse nav-toggle" id="collapseExample2">

<div class="topnav">

</div>

<div class="mainmenu">

</div>

</div>
</div>
</div>
<div id="banner"></div>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hajaxOpenUrl("/app/index.php?Action=mobileloadmod&Type=mobilesch&Nbr=0", '#headsearch');
$.hajaxOpenUrl("/app/index.php?Action=mobileloadmod&Type=mobile_sz_mstr&Nbr=5", '#banner');
$(".hdsearch .sch-toggle").click(function(){
$(this).toggleClass("open");
});
});
</script>

【一周專題】母語復興vs.外語新興

母語復興vs.外語新興

 

母語沒落外語崛起臺灣語言教育在地化?國際化?

 

【鄭曉鴻、黃晶、陳夢茹、陳靖雯、管文瀚、曾煥辰/報導】

 

臺灣語言教育除國小時期有少數母語課程,國中後卻沒有相關延伸,反而開始推動第二外語,令許多人不解臺灣教育是追求在地化還是國際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民語言意識薄弱 母語難求生存

 

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是我國母語,但都面臨傳承危機。

 

臺灣母語聯盟理事長何信翰說:「一個語言消失不超過三個世代。」現在中小學生幾乎認為華語才是母語。

 

他補充,要讓語言活起來有三要素,第一,要讓想學母語的人有機會學;第二,社會上提供母語環境;第三,對母語不要有自卑感,經調查,戲劇裡講母語的常是丑角,無形向觀眾植入講母語是低俗的事。

 

身為客家人的紀錄片導演彭啟源說:「語言融入生活,是種習慣,不是被逼去表演,現在推的客語教學幾乎是表演性質,平時若沒使用還是會遺忘,成效其實不大。」

 

面對客語日漸式微,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語薪傳師林玉珍說:「客委會擁有數百名客語薪傳師,每逢客家活動都會見其身影,除傳承客語外,也致力於推廣客家文化。」

 

寶島客家電台主持人黃國誠說:「客語傳承是政府與國民共同的責任,客委會也成立講客廣播電台,鼓勵大家收聽,否則形同虛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閩南語語言權 需大眾尊重、重視

 

圖取自「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教學網」

 

閩南語常被汙名化,在長期教育及傳播媒體灌輸下,有些人認為閩南語較粗俗,無法表達現代專業知識,而選擇不說。

 

其實每個語言都有各種程度的詞彙,不管是優雅還是粗俗的。李江却臺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希望能夠恢復台灣各族群語言的生命,透過文字出版傳承語言。」

 

陳豐惠表示,聯合國語言瀕危程度標準裡,閩南語出現危機,近年力求推廣閩南語教育,政策改變使大學增設臺灣語言相關系所,及推動國小本土語言教育。除聽、說閩南語外,讀、寫也非常重要,光說無法讓語言傳承,還要更多人參與。

 

教育部成立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教學網」,不再只是講閩南語,更可以用羅馬字拼音精準地呈現閩南語讀本。

 

1951年初臺灣省教育廳通令各國民學校嚴禁講方言,民視導播曾行宜提到,現在社會閩南語普及率比禁講方言時期高,可自由發表言論,所以講閩南語比例是增加的。

 

李江却臺語文教基金會舉辦各種活動,希望讓更多人重視閩南語重要性,如「臺語相談室」,像讀書會一樣,也會討論時事,並舉辦「臺語短片」比賽。陳豐惠說:「這個活動不只是個人投入,有時會收到來自家庭拍攝的短片,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授原住民族語 應啟發學生興趣

 

教育部將原住民語納入語文學習領域裡的鄉土語言,全國小學生每週至少修習一節。教授魯凱族語的老師拉法鄔索‧拉魯布價克表示,教材難易程度不一,學生吸收有困難,除使用九階教材(教育部委託政大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中心,編輯原住民語言教材)外,也把英文教具轉換成族語教材。

 

臺東縣大南國小全校皆為原住民學生,多來自魯凱族,除教授族語外,也教授各族文化,讓學生接觸多元的原住民環境。然而教授族語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引起學生興趣,在部落裡,九成以上家庭使用國語溝通,在生活中融入少量族語單字,也很少能全族語溝通。

 

除教授九階教材課程裡,老師用互動遊戲,加深單字記憶,並舉辦古謠比賽,讓學生在回家途中,開始練唱族語歌曲,融入生活。

 

拉法鄔索‧拉魯布價克也準備族語小考,即使學校沒有把族語列入評量,但她認為考試並不是考倒學生,是讓他們知道「原來我也會」,增加信心學習。

 

低年級學生對學習族語的態度多是配合課程;而中年級學生認為家裡不會說也用不到,學習興趣低落,高年級學生較有民族意識,認為現在不學,以後就不會說了,講族語才像個原住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非考科 第二外語教學困難重重

 

許多校園校內提供第二外語用書。洪于晴攝

 

近年許多學校都推動第二外語教學,學習力由於手機、網路普及而提升,但在教學方面因有堂數限制、非升學考科等,有許多困難處。

 

第二外語在高中推動的難處在於非考科,許多學生在面對升學時,都專注於考科,無法兼顧第二外語而不得不放棄。

 

「我從來不把科目分成主科或副科,當被區分成主科跟副科,就像被貼上標籤。」大園高中西班牙語老師涂松亞說。

 

有別於照表操課,大園高中的外語老師採取軟性的教學模式,以電影、音樂、遊戲、競賽等方式,吸引學生從有興趣的地方慢慢踏入外語世界。

 

將桌子併成小組,讓學生的四周都有同學可交流、練習口說能力,以輕鬆的上課模式學習,而不是死板板的盯著黑板上課,這些做法都是希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心。

 

銘傳應英系學生杜安妮表示,學習語言需要老師的一套完整的教學,從基礎入門的單字到文法甚至是對談,除了高中有不是考科的問題外,大學的第二外語通識課也因為堂數限制,導致教學品質不是很好。

 

就讀台大的葉昂,因高中學習過西班牙文,畢業後仍不斷進修,以西班牙文為第二外語爭取到西班牙馬德里技術大學的交換機會,若以英文為第二外語申請,競爭者勢必更多。

 

也有人在大學選擇讀第二外語。「幾百個學生裡面只要有一個像葉昂一樣,藉由西班牙文讓他完成夢想,我就很欣慰了。」涂松亞說。

 

葉昂表示,關於出國當交換學生,他一直有在計畫,一路上受到很多幫忙,當初涂松亞老師從多面向帶他進入西語世界,最後如願到馬德里高等建築學院交換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除刻板印象 成敗關鍵在對它了解多少

 

臺灣大專院校廣設外語學院,以學習英、日、韓文佔多數,但至今仍無東南亞語言的系所,原因除東南亞國家近年才迅速發展,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外,在資源及對於該國家的知識方面也相當有限。

 

受新南向政策影響,臺灣積極與東南亞各國聯繫,制定教育制度吸引東南亞學生來臺,促進人才流動。

 

臺灣的大學畢業生赴泰工作有底薪四萬五的待遇,且當地物價低,回臺就業機會高,吸引不少學生報名。

 

專家認為學習東南亞語言仍需有充分規劃,以泰文為例,學習該語言的學生多半來自外語、國貿系,且多為女生,事實上,他們是否為市場需求的人才,當詢問該科系學生時才坦言對當地需求不了解。

 

對此,臺灣泰國文化暨語言交流協會秘書長洪銘謙說:「當前泰國最缺乏工業技術與科技人才,男性較合適,一方面因工廠多位於曼谷郊區,另一方面則是廠內的移工多,管理上較方便。」學習該語言的人才不符當地需求,造成供需失衡。

 

「成也上一代,敗也上一代」是洪銘謙對新南向的感嘆,東南亞進步迅速,加上台灣缺乏對此領域的知識教育,上一代對其印象往往停留在落後、貧窮及治安差等,當青年想前往東南亞工作時,便受到家人阻止,但並不影響學習語言動機明確的年輕人。

 

銘傳應英系、選修過越南語學生郭書珮說:「家人支持自己學習新語言,且東南亞正在發展,認為以後可能會用到。」

 

政大經濟系畢業生、現職日商公司的客服人員王甯說:「高中時學校規定要選第二外語,剛好有在看日劇,高中就學了兩年的日文。」她並表示,在大學時期更努力鑽研日語,現在也成了日商公司的客服人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是臺灣母語或第二外語,都是我國語言教育需要推動的一環,除政府機關制定完整的教育制度外,也要靠大眾營造雙語環境和語言意識,使在地化深根、迎向全球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