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div class="head">
<div class="mlogo">
<h1>
<a href="/?Lang=zh-tw" title="中國文化大學">
<img src="/var/file/318/1318/img/302856966.png" alt="中國文化大學">
</a>
<span class="CTitle">文化一周</span>
<span class="Etitle">Culture Journal</span>


</h1>
</div>
<div class="hdsearch">
<a aria-expanded="false" class="btn btn-primary navbar-toggle1 sch-toggle" data-toggle="collapse"
href="#headsearch" role="button"><span>Search</span></a>
<div class="collapse" id="headsearch"></div>
</div>

<div class="mycollapse">

<button class="navbar-toggle" data-target=".nav-toggle" data-toggle="collapse" type="button">
<span class="glyphicons show_lines">Menu</span>
</button>
<div class="navbar-collapse collapse nav-toggle" id="collapseExample2">

<div class="topnav">

</div>

<div class="mainmenu">

</div>

</div>
</div>
</div>
<div id="banner"></div>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hajaxOpenUrl("/app/index.php?Action=mobileloadmod&Type=mobilesch&Nbr=0", '#headsearch');
$.hajaxOpenUrl("/app/index.php?Action=mobileloadmod&Type=mobile_sz_mstr&Nbr=5", '#banner');
$(".hdsearch .sch-toggle").click(function(){
$(this).toggleClass("open");
});
});
</script>

【一周專題】不分日夜 用太陽點亮各處

文大聯合綠能團隊


以臺灣第一所校園公民電廠目標

 

 

 

「陽光伏特家」作為公民電廠平台,致力於鼓勵民眾對太陽能利用的支持。 【蔡文培/攝】

 

 

【張文弢/報導】 環境演變帶動氣候變遷,能源轉型成社會關注的焦點。文大在行政管理系團隊的主導下,積極與社區和技術提供方溝通,計畫推動文大綠能建設。其中與公民電廠平臺「陽光伏特家」合作太陽能的「光明頂計畫」,為明年(2020)主要目標之一。

 


文大行管系主導綠能計劃

 


 文大行管系主任余小云介紹,光明頂計畫包括在教育部「USR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內。強調大學在社會責任的工作,注重公共性,發展在地關懷。

 


 陽明山經常跳電,修復遲緩,颱風天更容易停電。為解決山區能源困境,提升居民能源自主,USR計畫團隊積極開展行動,預計透過校友及周圍社區出資與申請政府補助等集資方式,構成綠能公益模式。

 


 余小云解釋,該計畫不但有望推動文大及周邊社區的太陽能建設,亦對教學上幫助良多。未來到相關企業實習與在地勘察,皆對學生的實踐經歷有極大幫助。

 


陽光伏特家提供多樣模式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解釋,作為當前臺灣最大的太陽能集資平臺,盼在臺灣綠能利用不高的現狀下,積沙成塔,創造普及的能源自主模式。透過平臺,民眾可提供屋頂、購買太陽能板及小額出資等方式,支持太陽能建設。

 


 在太陽能公民電廠建設上,陽光伏特家建立創新模式,在提供技術與裝備設置的同時,積極開展社會溝通。經常到社區演講,向民眾分享綠能利用與能源政策。如今卓有成效的他們,亦致力於社會營造與公益活動,為弱勢團體組織太陽能系統,形成「綠能公益」的良性循環。

 


 陳惠萍表示,陽光伏特家自2018年與本校團隊開始合作。在USR計畫的實踐,凝聚社區力量,與陽光伏特家的理念不謀而合。借助大學教授的專業權威性和信服力,雙方合作不但可發展綠能公益,更有教育效益與文化意義。

 


 「文大公民電廠計劃如果達成,將會非常有趣。」陳惠萍說道。複合式的運作模式,可達成永續資源的目標。但目前校方對建築老舊、屋頂承載等問題的考量尚需溝通解決。

 


 若合作順利達成,本校預計於大成館、大倫館等樓館設置太陽能板,以促進綠能利用。余小云表示,「高教大學+社會公益」的能源利用合作模式,開闢新思路,全民共用收益,將是文大「USR計畫」一大重要成果。

 

 

北投社大實踐能源轉型

 

  積極推動低碳社區

 

 

 

北投社區大學今年由政府招標設置的太陽能屋頂。 【林祐瑄/攝】

 

 

【林祐瑄/報導】 太陽能在能源轉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為維護生態平衡,再生能源越來越受重視,政府亦積極提倡且給予補助,北投社區大學(簡稱北投社大)透過創新的課程帶領社區民眾一同了解綠能發展。

 


 北投擁有豐沛的自然資源,如地熱與太陽能,坐落於此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全臺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大片落地窗讓自然光灑落屋內,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負責供應全館10%用電,將建築結合北投自然條件,達到環境友善。

 


強化再生能源設置

 


 為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近年政府著手推動再生能源,如風力、太陽能等綠能發電。由於臺灣土地資源少且昂貴,然而太陽能需大量面積設置太陽能版,為解決此困境,政府便提出「公民電廠」。

 


 北投社大於今年六月透過市政府招標,建立太陽能屋頂,在推動公民參與綠能上扮演重要角色,並與「主婦聯盟」合作推動能源議題,藉由開設課程使民眾了解能源重要性。北投社大校長謝國清說:「因為北投屬於硫磺泉溫泉區,硫磺泉容易使電器用品損壞,因此成立電器修復社,近年也進入社區,到獨居老人家中協助修理電器。」

 


落實能源教育課程

 


 位於硫磺區域的北投,在電氣設備的維護是一大負擔,透過課程使民眾能自行修護電器。主婦聯盟專員李姵璇提到,從生活中推廣能源教育,並在北投社大開設相關課程,如手拆太陽能板、低碳料理與學習看電費單等。除課程外,謝國清也將定期舉辦講座與參訪活動使在地居民更加認識太陽能板意義與用途。

 


 謝國清表示,在幾年前就規劃公民電廠模式,盼推動北投社大設立屋頂太陽能板,當時聽到居民對此有安全疑慮,故資金募集成一大困境。

 


 能源與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公民電廠在國外並不罕見且潛力不容小覷,為鼓勵民眾參與能源發展,仍須提出完善制度,明確設立發展目標,使公民電廠成為能源轉型的原動力。

 

太陽能成環境解藥


能源永續發展

 

 

 

廠商常將太陽能板設置在空曠的屋頂上。 (永鑫能源提供)

 

 

【李佳諺/報導】 太陽能發電系統因無汙染、噪音,對環境影響較小,相較火力發電,空氣汙染更減少90%,成為許多國家重視的綠能技術。

 


 太陽能發電系統基本配備為支架、太陽能板、專用變流器與儲電裝置。太陽能電板中的光電半導體接受陽光照射後,將輻射能轉換成直流電,變流器再將直流電轉為交流電,產生的電力儲存於電池裡,或與其他電網連接進行調度使用。

 


 一套太陽能發電模組的費用,會因不同廠商質量和結構技師評估的地理考量,而導致價格不同,但最低成本約新臺幣四萬元。關於架設後的維護,永鑫能源公關經理李思因提到,廠商可透過線上監控維運,24小時監察太陽能模組,依狀況到現場維修。如遇非人為災害造成模組破壞,也會由事前簽約的保險公司承擔費用。

 


 李思因強調,許多人誤以為清洗太陽能板時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其實清洗太陽能板時只使用清水與刷子而已。她提到,市面上有專門清洗太陽能板的公司,不會使用化學藥劑,避免腐蝕原有的化學原料。清洗費用依地理環境不同及有無水源而價格不一。若以一塊板為單位,清洗費用約新臺幣20元。

 


 「應該在學校推行對環境友善的發電方法。」文大大氣系主任曾鴻陽說道。他表示,太陽能發電受天氣影響,若陰天繼續使用太陽能裝置,儲電電池便顯得尤其重要。若校方經費許可,透過成熟的傳輸系統,可將能源傳送文大各樓館,並將電運用於路燈上。

 


 李思因說明,當模組不能再使用,將有甲級廢棄物回收處理專業人員處理,透過專業技術將廢棄物資源化,達到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的目的,不造成環境浪費。

 


 深耕低碳、環保及能源相關議題十餘年的遠見雜誌記者高宜凡也提到,現代化生活離不開電力,綠能發展為世界趨勢。若政府制定完整的配套措施,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可達到真正環境友善。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