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擾心理 校內諮商協助多
【王倫適、吳洤均、郭聖逸|報導】
現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加快,民眾愈來愈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需求。今年5月19日起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各大學為降低群聚風險,管制教室與室內外場館的人數並暫停非必要活動,導致大學生長達近四個月的時間無法如以往面對面與人互動,不少人因此衍生出諸多身心困擾。校內心理諮商資源也在疫情期間時更顯供不應求。
疫情對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有利有弊。文大實習諮商心理師林久瑜表示,與人群隔離使部分學生不得已必須待在家中,與家人間的摩擦被放大許多,嚴重則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同時,疫情趨緩、回到校園後的不適應,也造成更多的學生來尋求校內諮商協助。
「不過,有社交障礙、懼怕面對人群的學生,也會因為疫情而人群變少的情況而得到緩解。」林久榆說。
項目多元 持續把關
文大校內設有免費的心理諮商資源提供學生使用,諮商範圍涵蓋自我探索、感情議題、家庭關係、人際關係、課業適應與生涯規劃等六項重點。許多未使用過諮商資源的學生,可能對校園諮商中心的運作倍感陌生。
事實上,大學提供的諮商資源有別於國高中的輔導室多由教師組成,而是由心理師及社工師提供專業且全面的諮商服務。心理諮商一趟流程約六至八次,從初談至結束過後,由負責各個學院的心理師持續追蹤,確保學生在諮商結束後的心理健康。
文大心理師吳政勳表示,在諮商流程當中有許多常見的困難點,如許多學生會拒接陌生電話、學校電話,導致諮商中心在需要通知諮商時間時聯絡不到學生,也有在緊急情況下學生不願意與任何人聯絡,使心理師難以確認學生安全。吳政勳也提醒:「心理諮商若在流程尚未結束時擅自停止,如同感冒藥吃到一半便停藥一般,易造成問題的復發。」
專業協助 拋開擔憂
許多人在諮商室門前卻步,是因為難以向陌生人卸下心防,分享自己困擾懼怕的心事。但也有學生在實際諮商過後有了不同的感受。
文大諮商個案學生阿飛(化名)表示,在實際進入諮商中心前有許多擔心及顧慮,除了擔心與諮商師的契合度,也擔心被認識的人目睹後會遭受到異樣眼光。
然而,當阿飛第一次踏入諮商中心時,專業的環境與氣氛便大大降低他的焦慮感。他說:「文大諮商室的環境非常隱密,讓人感到溫暖、安心,無論是院輔導老師還是心理諮商師,都在談話的過程中溫柔耐心地降低我的戒心,讓我能慢慢地將隱藏在內心的感受一點一點地掏出。」
自我照顧 勇敢求助
阿飛表示,在諮商的過程中,心理師不斷地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鼓勵他找到自信與喜好所在,並在他陷入負面迴圈時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
「諮商不是專屬於精神疾病的資源,而是任何有需要的人。他不是生病的人專屬的,有問題都可以利用諮商資源,進諮商室並不丟臉,丟臉的是你不懂得好好照顧自己。愛自己很重要。」阿飛說。